歷史發展

基督教在紐西蘭的華人始源於1860年代﹐當時有第一批中國金礦礦工到達Otago半島的金礦。紐西蘭長老會當時明白需要帶領著牧師與福音傳道著幫忙數千名面對著種族歧視﹑困難的生活情況﹑想家﹑與情人分離的礦工。在1897年在曾經在中國廣東省受訓的Alexander Don牧師下建立了但尼丁華人長老會。
 
1900﹐因很多礦場的關閉﹐來自中國的礦工分散在各角落﹐也因其他地方也需要華人教會。在1904年﹐紐西蘭長老會成立了奧克蘭華人基督教會並由Don牧師的助手Timothy Fay-Louie先生擔任行政。教會一直變得更強大﹐直到一戰是因情況而讓福音傳播變得更困難。
 
1923年紐西蘭長老會的海外分部聘請了William Mawson牧師﹐一個在中國的傳教士﹐把奧克蘭基督教會翻新﹐並覆蓋了北島更大的範圍。當時做崇拜的地方在Cook Street 43號的福音堂﹐一個由教會在1924年購下來的地方。後來買下了Vincent Street 105號的地方作為牧師住宅。奧克蘭迅速變成從東南亞的華僑移民的中心﹐Mawson牧師在全體會議中懇求華人福音傳播者。最後並聘請了從中國來的Y.S.Chau牧師到奧克蘭的教會。
 
之後的十年﹐社會與政治的改變讓華人社團變得更穩定。當中國的家人可以與礦工團聚後教會的人數也有所增加。在1948年Chau牧師退休後W K Chan牧師受到指令到奧克蘭的教會。雖然當時基督教徒人數不多但活動包括了全國華人人口﹐覆蓋北部的Kaitaia和最南部的Ohakuni。在1950代中期便發現有需要擴建在Cook Street的住址來容納日益增加的人數。當時的決定是在Vincent Street的舊牧師住宅位置建立一個新的教堂。
 
1960年教會發展到要包括年輕講英語的華人家庭。除了在Vincent Street的教堂以外﹐在Y. T. Fong 牧師與 John Poon牧師教導下﹐教會在Onehunga﹐Mangere與Pukekohe設置兒童服務與禮拜。Fong牧師與Poon牧師退休後P.N. Ng牧師便被召喚為奧克蘭區作佈道。
 
1970年代教堂因Mangere與市中心的人數不夠而進入困境。從1973年到1976年C. C. Cheung牧師作為暫時性的領袖直到S. H. Dang牧師從在1978年從新加坡被召喚到奧克蘭。在他的帶領下教堂變成紐西蘭聖公會的協助教區。
 
1985年Dang牧師請辭後教堂被其他牧師一直看管﹐直到1988年聘請了Y. C. Lee牧師。當時因東南亞的移民潮讓教堂人數與活動增加﹐這現象一直延續到1995年聘請了M. Y. Mak牧師。在在任時期內把教堂脫離了聖公會的關係並把教會與長老會合伙。此時也建立了英語服務。
 
2002 年到2009年C. S. Lai牧師是高級牧師。他得到了Graeme Sterne先生﹐英語牧區助理與Christy Liew女士﹐普通話牧區助理的協助﹐並在他在任時期建立了普通話活動。 在2009年11月﹐Chinese Church of Christ the King﹐紐西蘭長老會另一家英語華人教堂與奧克蘭華人長老會合拼。Lai牧師在2009年回到香港的教堂。
 
2011年,教會聘請Mark Maney傳道協助英語堂的事工,直到2016年M. Maney傳道離開教會參加了由長老會總會舉辦的按立牧者課程,於Tauranga的長老會教會實習,完成課程後到了其他長老會教服侍。
 
2013年,鄭初漢牧師被呼召由香港來到紐西蘭於教會服侍,並擔任主任牧師一職。在2019年,教會聘請了Andrew Cox傳道協助英語堂事工。